感情中,遇到條件比自己好的異性,我們會自動與之保持距離,認為Ta和自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生活中,我們不敢去奢望新潮的、時尚的的事物,認為這些事物與自己無關;
工作中,我們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認為自己不可能做到像他人一樣優秀;
……
但實際上,我們絕非一無是處,可為什麼我們總是會掉入一個“萬物皆可愛,自己很糟糕”的怪圈裡呢?
一、為什麼會進行自我批評?
1.社會評價體系造成的不合理認知。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需要具備勤勞、節儉、努力等美德,大家也往往稱贊那些為社會做出卓越貢獻、懂得吃苦的人。
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之下,一些人的自我認知難免會變得刻闆且單一。
ta們十分在意自己是否很好地履行了職責,是否滿足了他人的期待,在工作或社會中是否做出了貢獻……
ta們把“休息”看做懶惰,把“娛樂”看做貪圖享樂,把“擁有自我”看做自私自利。
心理學指出,自我批評、自我厭惡與我們頭腦中的這種不合理的自我認知有關。
這雙叫做“自我認知”的眼睛睜的愈來愈大,監視我們分配給娛樂休閑的時間是否合理,倘若我們有一點點“貪玩犯懶”,它便會立刻發出警告說:你該工作了。
它随時随刻觀察着我們的一舉一動,是我們身體裡嚴苛的審判官。誠然,它的存在能幫助我們很好地完成任務,但是似乎現在,它在我們的體内“含量超标”了。
我們不斷接受“自我認知”發出的信息,但它從來不會好好說話,它不會選擇輕輕拍一下我們的肩膀,發出溫馨提示。
隻會選擇指着我們的鼻子破口大罵、一頓怒怼,把我們貶低得一無是處。
甚至還會對我們說:你都這個樣子了,還有什麼資格休息?于是我們覺得自己是罪惡的,覺得生活不明朗,人間不值得。
2.家庭教養中父母/長輩認知的影響
早在很多年前,弗洛伊德提出了“超我”(super-ego)這一概念。他認為“超我”産生于自我,對父母或其他權威的勸告或懲罰表現出順從或抑制,從而反映出了父母的良心和社會準則。
此時不合理認知發出的聲音正是父母聲音的殘留。它接過父母的接力棒,代替父母繼續在我們耳邊重複那些話語。
幸運的人有着明智公道、溫和而有力量的父母。受父母的影響,ta們會在跌倒後繼續嘗試,在休息時盡情享受,認為欲望是人之常情。
ta們不會強迫自己在短時間内完成所有事,也不會因為自己不受歡迎而否認自己的魅力與價值。
總之,ta們無論如何都會善待自己。
但大多數的我們被内心的批判家所影響,批判家們不斷在我們耳邊重複父母曾說的殺傷力極強的話語。
難道我們不得不與“自我批評”為伍麼?當然不是,請記住,我們不會永遠被困在過去。
小時候,我們别無選擇。但現在,我們有了選擇權。是時候做出些改變 ,停止自我批評了。
二、停止自我批評的8個方法
1.覺察腦海中的劇情
停止自我批評的第一步是自我覺察。
每個人的自我批評模式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試着清醒地覺察腦海中正在上演的劇情。這并不容易,因為自我批評幾乎成為了一種自動化的思維路徑。
2.開啟友好的自我對話
如果我們選擇嚴厲地譴責自我批判的存在,那麼自我批評的負擔就又加重了。我們可以對頭腦中自我批評的聲音保持好奇和友好。
也許你可以試着不加評判地去思考、記錄我們的感受。
3.與“内心的批評家”保持距離
我們應該學會以一個超然的态度面對“内心的批評家”——這種感覺就像你是自己的旁觀者、局外人。這種方法在認知行為療法中被稱為“自我疏離”(self-distancing)。
例如,在與自我對話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第三人稱代詞,而不用第一人稱代詞。例如,“凱倫,你的演講水平有很大提升,你沒有得第一也沒關系。”
4.質疑“自我批評”的可信度
試着以更全面的視角質疑“自我批評”那些以偏概全的言論。
可以想一想——我們真的一無是處麼?我們的生命真的一文不值麼?我們在犯錯時真的不值得寬恕麼?我們會以對待自己的方式對待朋友/敵人麼?
慢慢我們會發現,腦海中“自我批判”的觀點根本就經不起質疑。所以我們不能愚蠢地縱容它的惡言相向。
所以我們可以不時地問問自己——為什麼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選擇原諒“内心的批評家”與指責我們的父母,而非寬恕自己呢?
5.捕捉微小的負面情緒
注意微小的負面情緒狀态有助于我們遠離“自我批評”。
例如,我們有時會羞愧或恐懼的情緒體驗,這很可能是“自我批評”在作祟。
我們的自我批評更多地表現在我們的感受上,例如,為自己的某個行為感到羞恥。
6.創造新的思維模式
開始建立一種更健康、更有益地與自己相處的思維模式,以對抗舊有的、有毒的“自我批評”模式。
例如,你可以時常提醒自己: “我在工作中追求高質量,而非追求完美”,“每個人都有弱點,我也不例外”,“我不是廢物,我也有自己的閃光點......
7.和支持你的朋友在一起
或許你可以和身邊那些不喜歡“自我批評”的朋友聊聊,問問他們遇到困難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這可以開闊我們的眼界,讓我們看到新的思維方式。
我們需要他人的愛與支持。這對于童年時期經常被貶低的人來說并不容易。
但我們要勇敢地邁出這一步 ,我們要相信他人會祝我們一臂之力,教我們慢慢學會以更友善的思想武裝自己的内心,陪我們一起馴服“内心批評家”。
8.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我們不必假裝堅強,可以明确地對咨詢師說,希望你能為我提供全新的視角,幫助我打敗“内心批評家”,使我不再陷入自我批評的絕望境地。
我們需要學會心疼自己,我們有權對那些尖酸刻薄的人表達憤怒。當然,這不是要我們完全放下自責和努力。
真正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永遠溫柔而慷慨地站在自己這一邊。
這或許需要一些時間,但是這值得我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