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焦慮症
什麼是焦慮症:
焦慮症是一種以持久性焦慮情緒為主的神經症,症狀呈急性發作或慢性持續狀态。急性焦慮的患者可突然感到呼吸困難、緊張恐懼或出現瀕死感。檢查可見心跳加快,呼吸窘迫、震顫,發作可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并可反複發作。慢性焦慮患者多有膽小、羞怯、過分敏感、憂心忡忡等人格特點,常處于持續緊張狀态,終日惶恐、提心吊膽、坐卧不安,容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對外界事物缺乏興趣或自身軀體不适,多伴有失眠多夢、胃腸不适、性欲缺乏。焦慮症是大學生最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正常人的焦慮是人們預期到某種危險或痛苦境遇即将發生時的一種适應反應或為生物學的防禦現象,是一種複雜的綜合情緒。病理性焦慮是一種控制不住,沒有明确對象或内容的恐懼,其威脅與焦慮的程度很不相符。
焦慮症的焦慮和擔心持續在6個月以上,其具體症狀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身體緊張:
焦慮症患者常常覺得自己不能放松下來,全身緊張。他面部繃緊,眉頭緊皺,表情緊張,唉聲歎氣。
(2)植物性神經反應過強:
患者會表現出口幹、嗓子發堵、胸悶氣短、呼吸困難、豎毛、心悸、臉上發紅發白、惡心嘔吐、尿急、尿頻、頭暈、全身尤其是兩腿無力感等。隻有焦慮的情緒體驗而沒有植物性神經功能的任何表現,不能視為焦慮症。
(3)過分機警和擔心:
焦慮症患者每時每刻都像一個放哨站崗的士兵,對周圍環境的每個細微動靜都充滿警惕。由于他們無時無刻不處在警惕狀态,影響了他們幹其他工作,甚至影響他們的睡眠。焦慮症患者總是為未來擔心,感到最壞的事即将發生,整天提心吊膽,缺乏安全感。
02抑郁症
什麼是抑郁症:
抑郁症又稱憂郁症,是大學生常見的一種精神障礙,由于比較普遍,因此常稱為“心靈感冒”。它是神經症的一種,指情緒顯著而持久(抑郁發作須持續至少兩周)的低落為基本臨床表現并伴有相應的思維和行為異常的一種精神障礙。患者情緒低落,自卑憂郁,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和行為,約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殺。
抑郁症其實并不可怕,隻要及時發現,早治療,一般治療效果都很好,複發率也很低。
抑郁症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情緒低落
患者在絕大多數時間裡感到悲傷或情緒低落,終日憂心忡忡,唉聲歎氣,興趣索然,即使聽到令人愉快的消息,大多也不會因此而高興起來,對工作、學習、家庭、生活喪失信心。常有自責自罪觀念,對微不足道的小事加以誇大,羅列種種罪名自我譴責,嚴重時出現消極觀念,甚至有自殺企圖。抑郁情緒常在早上加重,下午或晚間減輕。
(2)思維緩慢
患者自覺腦子遲鈍、思維聯想困難、猶豫,有時會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
(3)活動減少、遲緩
病人整個精神活動呈現顯著的普遍抑制,有明顯的疲勞感,常說精力不足、虛弱或身體不适。疲乏無力,喪失積極性和主動性。雖然知道應該做,但感到無能為力和力不從心。因此對生活的要求也逐漸減少,嚴重時連最基本的生活要求如吃、喝都不顧,需有人催促和照料,少數可緘默不語,卧床不動,呈木僵狀态。
03強迫症
什麼是強迫症:
強迫症即強迫性神經症,患有此病的患者總是被一種強迫思維所困擾,在生活中反複出現強迫觀念及強迫行為。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這樣是沒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卻無法擺脫。
強迫症的基本症狀是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其中,每一類又細分為多種,這些症狀可以一種為主,或幾種兼而有之。
(1)強迫觀念
強迫觀念是指反複進入患者意識領域的思想、表象、情緒或意向,這些思想、表象、情緒或意向對患者來說,沒有現實意義,不需要或多餘的;患者意識到這些都是他自己的心理活動,很想擺脫,但又無能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惱。
(2)強迫行為
強迫行為往往是作為減輕強迫觀念引起的焦慮,患者不由自主地采取的順應行為,如強迫檢查門是否鎖好,強迫清洗自己的手等。
04恐懼症
恐怖症或恐懼症,是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客體或處境為主的神經症。患者明知沒有必要恐懼,但仍不能防止恐懼感發作,恐懼感發作時往往極力回避所害怕的客體或處境,或是帶着畏懼去忍受。
需要指出的是,真正的恐懼症和普通的恐懼情緒是不一樣的。普通人的恐懼情緒如害怕毒蛇、猛虎等,這些多數人皆懼之,這種恐懼不應算恐懼症,需将這些正常的恐懼情緒與真正的恐懼症相區别。如不加以區别,恐懼症的診斷勢必擴大化。因此處境是否具有危險性、症狀的嚴重性及有無回避行為是鑒别的要點。恐懼症的症狀表現分為以下幾類:社交恐懼症、幽閉恐懼症、廣場恐懼症、考試恐懼症等。這些恐懼症症狀之間雖然存在差異,但總體來說,都是對一種或幾種處境、事物恐懼至極,從而表現出一系列焦慮、緊張、發抖、心悸等症狀。
05網絡遊戲障礙
什麼是網絡遊戲障礙:
網絡遊戲障礙,即通常所說的遊戲成瘾。是指行為方面整體沉迷于網絡遊戲,被迫停止使用網絡就會産生嚴重的戒斷反應;心理方面,表現為情感、認知方面有偏差,因長期過度上網因而對現實生活産生嚴重的不适應感,悲觀、沮喪、社交恐懼、容易緊張。
網絡遊戲障礙指在無成瘾物質作用下對互聯網使用沖動的失控行為,表現為過度适用互聯網後導緻明顯的學業、職業和社會功能損傷。其中,持續時間是診斷網絡成瘾障礙的重要标準,一般情況下,相關行為需至少持續12個月才能确診,其表現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過度沉溺
沉湎于網絡遊戲(惦記先前的遊戲活動,或預期玩下一個遊戲;網絡遊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活動)。
(2)戒斷反應
當網絡遊戲被停止後出現戒斷反應(通常被描述為煩躁、焦慮或悲傷,但無藥物戒斷的軀體特征)。
(3)其他特征
對網絡遊戲産生耐受性,需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參與網絡遊戲;對參與網絡遊戲難以自控;除網絡遊戲之外,對先前的愛好和娛樂失去興趣;盡管存在心理社會問題,但仍繼續過度參加網絡遊戲;就參與網絡遊戲的程度欺騙家人、治療師或他人;通過網絡遊戲逃避或緩解負性心境(如無助感、内疚、焦慮);由于參與網絡遊戲,導緻損害或失去重要的人際關系、工作、教育和職業機會。還有些情況會伴随軀體症狀,如患上腕管綜合症(關節和手腕疼痛,因為過度使用鍵盤,手部反複運動引發),頭部、背部和頸部疼痛,眼睛幹澀和視覺模糊。
06進食障礙
什麼是進食障礙:
進食障礙是指以進食行為異常、對食物及體重和體型的過分關注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組疾病。進食障礙的異常的行為并非繼發于其他任何軀體疾病和精神疾病,害怕和試圖抵消食物的“發胖”作用常常是多數患者最明顯的心理疾病。由于最早常見的問題常常為消瘦、便秘、嘔吐、閉經等營養不良、消化道及内分泌症狀,而對心理體驗患者又有意隐瞞,這類病人起初多就診于綜合醫院的消化科、内分泌科、婦科、中醫科等,從而延誤疾病的診治。
進食障礙主要分為神經性厭食和神經性貪食,兩者共同的表現是恐懼發胖,但厭食症存在體重過低,貪食症體重多正常,甚至偏高。
神經性厭食症是一種高度限制性的進食模式,可導緻漸進性饑餓。患有厭食症的人經常:
1. 放棄所有的甜食和零食,從飲食中去掉脂肪和肉類,并開始把他們的食物切成小塊。
2. 私下用餐或拒絕與家人、朋友一起用餐
3. 穿着寬松、笨重的衣服來掩飾體重的下降
4. 癡迷于計算卡路裡
5. 反複稱量體重
6. 經常聲稱自己是“胖子”
7. 過量鍛煉
8. 有催吐行為
9. 變得抑郁或易怒
10. 體重快速下降
11. 月經停止,抱怨便秘或胃痛
神經性貪食症是一種暴飲暴食模式,随後是催吐、濫用瀉藥或過度運動,試圖消耗體内的卡路裡。厭食症和貪食症常常伴随出現。患有貪食症的人經常:
暴飲暴食,在短時間内消滅大量食物
飯後花很長時間待在浴室裡,并開着水龍頭來掩蓋嘔吐的聲音
經常購買瀉藥
由于經常接觸胃酸而導緻牙齒和牙龈出現問題,因反複催吐而導緻指關節出現疤痕
進行激烈的活動
變得抑郁或易怒
保持正常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