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時間的推移,運動會為生理健康帶來明顯的改善。
“體育運動與大腦工作方式之間存在強烈且直接的關聯。”
——紐約大學神經科學中心教授Wendy Suzuki
PART01
根據上個月在《美國醫學會雜志—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1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每天慢跑15分鐘,或進行其他較為輕松但持續時間長的運動(步行或參加園藝活動),可以幫助我們免于抑郁症的困擾。
盡管過去有大量的關于運動、情緒和心理健康三者之間關系的研究,并且它們都得出了以下的結論:和缺乏運動鍛煉的人相比,經常鍛煉的人生活的更加快樂,他們不容易焦慮和抑郁。但是這些研究結果隻能告訴我們:運動與抑郁之間存在相關關系,卻無法證明兩者之間存在任何的因果關系。而這次的新研究則首次确定物理意義上的運動可能有助于預防抑郁症。
PART02
為了确認兩者間的因果關系,研究人員一直在使用随機試驗的方式來研究運動是否可以在患者已經患上抑郁症後治療抑郁症,實驗的結果是令人振奮的。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研究者引入了孟德爾随機化2的實驗方法。
這是一種相對較新的、用于分析健康風險的研究設計方式。在孟德爾随機化的研究框架下,科學家對每個人的基因片段進行了分析和研究。這些基因片段并不會随着人的成長而發生變化,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前提。
科學家們将這些基因片段與特定的健康行為和風險聯系起來。例如,具有某些特定基因變體的人比沒有該變體的人更可能過度飲食或進行體育活動。最近,科學家們意識到人體DNA的這些差異(基因片段)實際上提供了由自然界設計的現成的随機試驗,因為它們的變異以數學上随機的方式發生。由于這種固有的随機化,科學家可以交叉檢驗那些帶有如嚴重抑郁症風險的相關片段的人的數量。如果很大一部分擁有這樣基因片段的被試者沒有患上抑郁症等疾病,那麼科學家們認為可以得出結論,即與該基因片段相關的行為會導緻其他疾病的風險發生變化。
PART03
科學家通過對大量實驗對象的分析和統計,得出以下的結果:
“從統計學意義上來說,預防抑郁症的理想運動量約為15分鐘較為激烈的運動,或是1小時左右快速行走、做家務等費力較少的運動”
為了确認運動能夠降低患抑郁症的風險,科學家們在一個獨立的大型遺傳數據庫上重複進行科學實驗和分析。而這次實驗的目的是檢驗與抑郁有關的基因片段是否會讓人傾向于少運動。而事實證明,“抑郁基因”與運動之間并不存在這樣的因果關系。因此,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運動能夠減少患上抑郁症的風險、幫助治療抑郁,但與抑郁相關的基因并不會讓人産生減少運動的傾向。
盡管上述的實驗驗證了運動對降低抑郁風險的積極作用,但我們還是不能忘記,生活中有很多其他因素會對抑郁症産生作用(不論是證明還是負面),運動與心理健康之間錯綜複雜的關系也需要更多的實驗和研究來厘清。
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也有很多人在現實中不停地努力。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 Michelle Carlson 正緻力于通過一個名為“Experience Corps Program”的新項目向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社區傳達“運動有助于幫助大腦保持健康”,該計劃将運動納入每周志願服務的老年人中,以指導當地小學的兒童。
“Experience Corps Program”項目的多個研究發現,常規的健步走和其他體育運動能改善記憶和其他認知功能,那些面臨認知風險的老年人在經過6個月的運動後,前額葉皮層也發生了變化。
Michelle Carlson 說:“這些發現使我們理解到,低強度運動正日益被視為促進任何身體活動的重要和可擴展的幹預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