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1号,我院“一流策略”博士生講壇第二期學術報告會在伟德 官网虎峪校區采礦樓403會議室召開。本次報告會由郭春耀副書記主持,中船重工李保來高工、我院宋建成教授和田慕琴教授受邀作為專家評委,博士生張文傑、馮君玲、賀穎以及康愛亮分别作了題為《電工汽車磁耦合無線充電系統耦合機理和傳輸特性的研究》、《縱軸式岩巷掘進機自适應截割控制方法研究》、《懸臂式掘進機截割岩石硬度識别方法的研究》、《10kv電動機主絕緣電痕放電和相間放電發展過程及放電機理研究》的學術報告,80餘名本專業碩士生、博士生參加報告會。
張文傑博士生研究方向為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博士期間發表學術論文5篇,授權專利一項。報告中首先指出傳統導線式充電方式存在線路絕緣易老化、電火花以及傳輸線路漏電等問題,針對該問題從耦合線圈結構的角度研究了無線充電系統的偏移特性,從系統參數設計的角度分析了傳輸效率特性和線圈周圍電磁特性。彙報結束後,宋建成教授、李保來高工結合電動汽車實際使用環境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馮君玲博士生研究方向是大型機電設備智能控制與故障診斷,博士期間發表SCI論文1篇,北大核心論文2篇,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報告中介紹了截割頭載荷影響因素的仿真分析,提出了掘進機自适應截割控制方法,對實現掘進機自主導控、綜掘工作面少人化甚至無人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彙報中李保來高工對馮君玲博士的彙報給予了高度肯定,并根據現實情況提出了後續的研究目标。
賀穎博士生研究方向為智能電器技術,博士期間發表SCI論文1篇,北大核心論文2篇。報告結合截割動載荷變化規律,分析了不同硬度岩石截割過程中物理信号的特征差異,采用先進的信号處理技術和智能識别理論探尋截割過程中岩石硬度的變化。針對報告中存在的問題,宋建成教授給出了合理建議。
康愛亮博士生研究方向為電氣絕緣檢測與診斷,博士期間發表SCI論文3篇,EI收錄國際會議2篇,北大核心論文3篇。報告分析了電痕放電和相間放電的發展過程,研究了放電機理,對診斷電動機主絕緣故障和評估絕緣狀态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重要的現實意義。彙報後李保來高工與宋建成教授總結了報告中的不足,就報告内容進行了深入的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