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我院參加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的2019級博士研究生王煜塵在完成各項考察任務後返回太原。
此次考察是“雪龍”和“雪龍2”船首次進行的“雙龍探極”之旅。考察活動從2019年10月22日開始,我院博士生王煜塵搭乘雪龍船往返南極,行程約3萬公裡,曆時168天,于2019年11月28日抵達中山站附近的内陸出發基地,12月9日随内陸考察隊共17人從該基地出發,12月15日抵達距中山站520公裡的中國南極考察站——泰山站,2020年2月10日返回中山站,在内陸冰蓋共考察生活了57天。
在從中山站行進到泰山站的過程中,王煜塵利用我院窦銀科教授及其團隊參與研究的冰雷達系統再次探測了南極一些内陸冰蓋内部結構。在泰山站考察期間,利用團隊研發的衛星遠程控制與監測平台,安裝了泰山站高空物理觀測艙内的遠程銥星綜合控制系統、遠程圖像監控系統以及極光成像儀的加熱除霜系統;完成了磁通門磁力計以及感應式磁力計的安裝和調試。在完成以上任務後,王煜塵還主動參與了泰山站的其他工程基建,包括微電網風光互補的風機和光伏闆的建設,以及泰山站主樓内部的視頻監控和PLC監測控制系統的搭建等;開展了泰山站周邊3km*3km區域的冰雷達探測,獲取了泰山站附近冰蓋内部結構圖。目前,泰山站高空物理觀測艙狀态遠程銥星綜合控制系統運行良好,監測數據與圖像可實時傳回我院極地遠程監測平台。
作為我院第三位登上南極冰蓋的研究生,王煜塵不辱使命,在内陸考察過程中,克服了零下30多度、長時間極晝野外工作、高原缺氧等困難,順利完成了各項任務。在此期間,當得知國内發生新冠肺炎疫情,王煜塵和其他隊員心系武漢、心系祖國,在遙遠的南極為武漢加油、為祖國加油!22日,“雙龍”考察船抵達上海後,衛生檢疫人員為全部189名隊員進行了核酸檢測,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
王煜塵将在進行短暫修整後,與課題組一道整理和分析所獲取的數據,結合考察獲取的冰蓋高程及冰芯數據,分析南極冰蓋淺層冰雪累積的時空變化過程,為推演未來南極冰蓋運動與氣候變化提供理論依據。據了解,窦銀科教授以及他所帶領的極地與工程裝備研究院的科研人員也将迅速投入到下次極地考察裝備的研制中。